(中央社記者江明晏台北8日電)4G競標大戰結果「六家業者全數得標」,由於這次釋出的頻段與區塊複雜,雖然「人人有獎」,卻不是「個個歡喜」,4G六雄不只各自據頻段為王,也開始施展合縱連橫手腕。
由於部分頻譜還有電信業者的2G頻段,標到的業者要建設使用.也必須等到前者的執照到期,或者以移頻方式互換,種種細節使得這次頻譜拍賣程序極為複雜。
4G競標成員,包括胸有成竹的電信業者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亞太電信,以及來勢洶洶的新業者鴻海旗下的國碁電子、頂新集團的台灣之星、新光合纖的子公司新建。
一開始,戰國七雄局面儼然成型,但由於標金暴衝狀況出乎意料,新建在第六個競標日、第53回合宣告棄權。剩下六家業者一路大戰至393回合,雖然人人有獎,但最後取得35Mhz的中華電信擁有最多頻譜,堪稱最大贏家。
中華電信也拿下二個自家2G用戶的既有頻段,加上目前無人使用的C5頻段,因此信心滿滿地認為,可平穩地在明年下半年快速開台。
不過,較令外界意外的是,台灣大哥大原本2G用戶位居的C4頻段被遠傳標走,台灣大則標得遠傳原本2G用戶位居的C1頻段,而遠傳為求連續頻譜,可能不會同意移頻,雙方在建設前必須有協調作業,恐增添未知數。
此外,這場4G大戰的焦點新勢力,莫過於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代表的國碁電子,結果獲得A3、B3頻段,各20MHz,總金額91.8億元。亞太電信僅獲得A1頻段,共10MHz,花費64.15億元。頂新集團的台灣之星則獲得B1頻段,共10MHz,總金額36.55億元。
掃瞄各頻段特色,1800MHz具有設備、手機供應鏈成熟優勢。900MHz供應鏈發展也相對完整,但都有既有業者在使用,標到的業者勢必要協商移頻事宜。700MHz的頻譜乾淨,目前無業者使用,且具有低頻、涵蓋率大等特性,也就是業者建設時,不用蓋太多基地台,可節省成本;但700MHz目前供應鏈不成熟,是業者普遍擔憂的問題。
台灣4G發展已比許多亞洲先進國家晚,許多業者都把4G上路時間定在明年下半年。主管機關規定,4G下載速度須達100Mbps(每秒百萬位元)以上,理想狀況是,一部500MB左右的影片,下載時間不用一分鐘,屆時消費者可享有高速飆網服務。
但除了速度快可以吸引民眾升級4G之外,多數人都想知道,4G的殺手級應用(Killer App)是什麼?
4G上路後,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將能透過速度提升、數位匯流加速而獲得改變。舉例來說,影音下載速度大幅提升,電信業者、網路業者提供的影城服務將會打破與有線電視的藩籬,也有助於台灣內容產業發展;而全球一級學府的熱門課程,將能透過高速頻寬與遠距教學,同時對多人授課。
另外,有電信業者認為,行動健康應用將是一塊市場大餅,估計到2015年,全球約有5億人口使用行動健康應用。電信業者可以透過金流系統,整合其他加值服務與硬體,並透過資料分析,提供使用者個人化的健康建議與服務,未來手機將可透過大量的資料庫彙整,並與雲端應用整合,扮演個人醫療顧問的角色。
然而,4G或是5G都僅僅是技術的載具,民眾未來能享受什麼樣的服務仍有賴開發者與消費者共同激盪創意。另一個問題則是「4G高速飆網的代價,會不會很昂貴?」
在4G競標完的二至三天內,不少業者拋出價格議題,由於3G時代以吃到飽的方式經營,龐大的流量經常塞爆頻寬,讓業者品質飽受攻擊。中華電信總經理石木標就在法說會表示,4G時代開始,分級收費是維持健康收費方式的必要措施,4G將不能再使用與3G同樣的收費方式,電信三雄和政府已幾乎定調,4G將會跟進國際潮流採取「分級收費」。
分級收費意味著取消上網吃到飽,級距也將變得更細。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希望,業者的最低級距門檻能掌握「上網為天賦人權」的原則而設計,未來資費方案可能落在每月最低200元、最高2000元的範圍內。
而國外搭配做法也包括,到一定使用量後降速、流量提醒或安全斷網等策略,有利消費者精確掌握上網用量,避免收到破表的帳單。
不過,消費者認知「網路合理使用」的想法還未成熟,要是沒看到更厲害的應用服務,要他們掏腰包支付昂貴的4G費用,可能「門都沒有」。
(詳細報導內容請見《全球中央》雜誌2013年12月號)102120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