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2日 星期一

關於香雞排你可能不知道...雞會痛苦難過嗎?

美國加州新生效法規,要求蛋農保障下蛋母雞,擁有足夠的空間,能夠轉身、躺下、站立與伸展四肢,盡可能讓牠們保有天然活動習性。

雞農若拒絕人道飼養,就需面對刑責與罰款。

新法讓動保人士歡呼,但我們多少也懷疑,雞真的有快樂、痛苦的情緒嗎?科學研究又怎麼說?

子非雞,安知雞之樂?
過去15年動物學家對禽鳥的研究,足以推翻我們過去對家禽的認識。科學證據充分顯示,禽鳥擁有類似人類的認知、思考與溝通能力;家禽與野禽的行為特性,其實仍然高度近似,家禽不會比較麻木頓感。

至於雞的情緒,科學研究又怎麼說?有的研究相信,雞的感知思考能力不輸幼童,也有科學家主張,根本觀察不出雞的情緒波動。有4個有趣研究值得參考,茲簡單介紹如下:

1.母雞能感知小雞的壓力
英國科學家研究雞否能感知同類情緒變化,選擇觀察母雞與小雞互動時的生理變化。科學家對小雞噴氣(air puff)讓小雞感到緊迫,同時觀察母雞的生理與行為,發現雞媽媽出現明顯反應,包括心跳加速、眼周溫度下降、變得躁動、不太梳理羽毛,對小雞出聲(說話?)的頻率增加,類似文獻中其他動物的情緒反應。

研究員艾格博士(Joanne L. Edgar)肯定說:「成年母禽至少擁有一種同理(Empathy)能力,她們能分享同類情緒,也會被影響。」推估養雞場裡擁擠、不舒服的環境,也會造成負面情緒的蔓延。

2.能與其他動物建立跨物種友誼
加拿大科學家在家禽庇護所(The Sanctuary)觀察鷄與火雞的社交互動,那些受虐雞隻能夠快速認識不同人類、鴨子等非同類動物的聲音、知道自己叫甚麼名字、能夠專心聆聽、清楚知道人類的溝通指示。

雖然鷄隻對於外來情緒變化,其理解有其限度,但是呈現清楚喜好,好朋友會相互作伴、梳理對方羽毛,好朋友死亡後也會表達深切的思念,像是徘徊逝者生前停留地點等等。

3.雞會表達哀傷、恐懼、焦慮、感興趣、挫折與無聊
紐西蘭人與動物關係學(Anthrozoology,Human-animal)教授帕特絲(Annie Potts)介紹紐西蘭野生、與家庭飼養禽類的專書,從自然生態觀察、歷史文化層面,詳細解說家禽生態習性。其中一章,從過去好幾個世紀的西方文獻,整理出人們與家禽的互動。

各類文字紀錄清楚刻劃著雞的智慧個性、複雜知覺、敏感性情、社交能力,牠們也從玩樂中得到極大滿足感,這些禽鳥的情感層面,遠超過目前科學研究範圍。

像是18世紀自然歷史學家懷特(Gilbert White)曾經紀錄過,孤單母雞與馬兒相互作伴的情誼:
「母雞輕輕摩蹭馬腿的時後,會發出滿意咕咕聲,馬兒也滿意地低下頭,同時小心移動不要踩傷朋友。」

這些研究是否吻合各位對於鷄、鴨、鵝、鵪鶉等鳥禽的認識呢?如果讀者有個人親身經驗,歡迎您分享!

全文網址: 關於香雞排你可能不知道...雞會痛苦難過嗎? http://www.stormmediagroup.com/opencms/news/detail/1993cb57-97d2-11e4-ad2b-ef2804cba5a1/?uuid=1993cb57-97d2-11e4-ad2b-ef2804cba5a1Power By StormMediaGroup.co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