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6日 星期五

美飛航專家:第2次轉向明顯企圖降落水面

復興航空空難飛機頭下腳上躺在基隆河床上,失事過程被好幾支汽車行車記錄器錄下,影像震撼全球,影像片段成為各方專家研析失事過程的焦點,不少飛航專家認為,機師明顯在引擎失去動力下避開大樓而墜河,災難之後仍有生還者,機師最後幾秒的決定是製造奇蹟的重要關鍵。

據《中央社》引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報導指出,前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監察員蘇西(David Soucie)表示,從畫面逐格來看,2個螺旋槳未同步運作,左側螺旋槳顯然失去動力,右側轉速似乎也不正常,機師極可能轉為手動駕駛,避免機身擊中建築物,試圖降落河中,減少傷亡。

蘇西指出,機師飛航期間兩度轉向,第1次轉彎爬升未見引擎運作,第2次轉向明顯是為了降落水上,相信是駕駛的意圖。多名前飛機駕駛也在媒體上分析,失事的ATR 72-600機型,設計在單一引擎運作下,依然能順利飛航與降落,調查應指向引擎問題。

長期研究飛航的軍武專家施孝瑋也在電視專訪中指出,松山機場因地形緣故,對進場飛機均要求特定的爬升率,ATR 72-600甚至在只剩單引擎工作下仍能維持爬升率,才能在松山機場起降,至於最後為何在單發動機失效的情況下就墜毀,還要從飛行資料記錄器和殘骸判讀。

前美國運輸部督察長施亞佛(Mary Schiavo)則指出,高度確信機師最後操作救了許多人,過去許多意外面臨跑道過短,駕駛得全權控制機身接近地面降落,復興事件如果未受風力影響,機師有機會飛越都會區完成降落,可能會有更多人生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