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0日 星期二

阿嬤醫師蔡悅琪手語問診 花東第1人

 

當了阿嬤的醫師蔡悅琪,是花東地區首位手語門診醫師;卅多年前,一名聾啞病患的期許,埋下她到偏鄉開設手語門診的種子;每周往返奔波她樂在其中,「只為圓遲到卅年的夢」。

卅多年前,台北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的蔡悅琪,就懷抱到偏鄉行醫的夢想,在台北馬偕醫院看診時,第一次感受到聽障病患就醫的不便。一位聾啞女病人教她手語,並期許她「成為聾人的醫師」。

這位女病人成了蔡悅琪的手語啟蒙老師,為教蔡悅琪手語,這名病患每周輾轉換乘公車到蔡悅琪住處,一對一教學續了半年,「當年學手語全靠做筆記,得畫手形加深印象」。

女病人的期許與付出,更加深蔡悅琪到偏鄉開設手語門診的「年輕夢」,但因婚姻、家庭、小孩一再擱置,手語門診成了「遙不可及的夢」,一晃眼一萬多個日子過去。

二年前,已經當阿嬤的蔡悅琪,在台南的手語教會接觸到手語老師,再度觸動年輕時的夢想,去年四月之後,陸續在台南新樓、台北馬偕、台南成大醫院開設手語門診,「但總覺得心中有個缺憾」。

「不想再留有遺憾」,蔡悅琪「主動請纓」和台東基督教醫院聯絡,花東地區從沒有手語門診,雙方一拍即合,每周往返東部二趟,蔡悅琪開心表示,「一次圓二個夢」,偏鄉、手語守護瘖啞人都成真。

「聽障朋友無聲無語,就醫很方不便」,蔡悅琪說,靠筆診寫字或翻譯都可能溝通不良,緊急時更難因應。她曾門診一位聽障病人,已是癌症末期,因溝通不易,當事人及家人渾然不知,令人心碎。

蔡悅琪說,台南曾有位聽障病人罹患肺癌,遇到她「才終於清楚自己的病情」。病人當下的釋然表情,至今深植在她腦海。就是這種動力驅使她四處奔波開手語門診。

「手語也是種語言」。蔡悅琪說,透過手語「講話」診斷聽障病人,就好像以英文和美國病人溝通一樣。她說,「手語已成了我的看診語言之一,只是用手說而已」。

「過去透過書寫或翻譯看診的聽障病人,第一次由我手語門診,都開心地笑了」,談起「無聲行醫」的經驗,蔡悅琪笑容燦爛。她期許聽障病人的笑容,能在花東處處開花。

新聞影音推薦



來源:民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