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雅筑
一群婆婆媽媽,撐起了一座年營收破億元的滷味大廠。位於高雄岡山的台灣滷味博物館,是全台第一間滷味觀光工廠。一到假日,遊覽車進進出出,一年遊客數達20萬人,其中鐵蛋、豆乾和秋刀魚是熱賣商品,在美味背後,是外人難以想像的奮鬥史。
人稱「滷味媽媽」的創辦人陳秀卿,二十多年前,為了照顧孩子,每天晚上背著才四個月大的寶寶在高雄十全夜市擺攤賣滷味,生意越做越大,先生林琮隆辭掉工作加入行列,一家人全省跑透透,一累就睡倒貨櫃車上。
不過,滷味一放久就品質受損,為提升技術,對食品業一竅不通的兩人,先後到嘉義、屏東和台中等三所大學拜師,學習常溫保存技術、工廠管理和國際行銷等。
沒有錢買最新設備,他們就用二手機器來研究。經由一次次失敗,最終他們研發出不必加防腐劑,也能讓滷味保存一年的方法。一次到國外參展,意外接到國際訂單,便開始大規模拓展工廠。
「壓力就是動力,我們是一直被推著前進。」陳秀卿回憶,這一路,從五千元創業的小攤子,翻身為年營收上億元的滷味廠,產品更外銷三十個國家。「千萬不要小看自己的可能。」
九成員工是二度就業婦女,賣媽媽味
苦過來,更懂得媽媽心境。當其他觀光工廠大量聘請年輕的講說人員,來到台灣滷味博物館,只有一群婆婆媽媽。
工廠裡近百名員工,九成以上是二度就業婦女,40歲到60歲的媽媽,不僅要製作滷味,還得身兼導覽員、行銷員和DIY課程老師,成為觀光工廠的關鍵人物。
遊客隨著媽媽的導覽腳步,一開始能了解創業故事,接著是透明玻璃展間,能看見全套的滷味製作流程。
例如雞爪,從一開始的清洗、剪指甲,到浸滷汁、殺菌和包裝等都能一覽無遺,接著媽媽們拿起產品介紹,讓遊客免費試吃。
為了讓遊客更盡興,她們在戶外架起十多個鍋爐,教導黃金蛋DIY課程,在煮蛋時的等待時間,還得帶領遊客跳舞。
「一開始她們覺得自己像是動物園裡的動物,一直被別人看,但她們其實是最好的宣傳者。」陳秀卿觀察,沒有好口才的她們,展現真性情更能抓住消費者的心。
為了增加媽媽們的視野,陳秀卿每天早上開會時,還會分享國內外局勢,例如當中國浙江能經由鐵路一路通往英國,對台灣食品業的衝擊等。「眼界打開了,自然就會有自信心。」一名工作五年的陳小姐分享。
媽媽行銷術,讓消費者常常一買就是十多包滷味。其中,最有媽媽味的陳秀卿,一遇上學生,分享的不是自家產品,而是談夢想。
「現在你們學的東西,是為了未來的謀生做準備。」她用自己的故事來勉勵學子,學生常常聽得感動得紅了眼眶。
面對父母親或祖父母客群,她則是聊到:「你們年輕時候努力賺錢是為了什麼?」當大多數人回答:為了要養小孩,她便接著說:「我也跟你們一樣,創業是為了讓下一代更好。」這些話題常常讓彼此話匣子一開,就停不下來。不知不覺中遊客產生共鳴,更讓滷味多了份溫情。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