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與自動化機器人逐漸取代人們在職場的地位。它不只替代需要繁重體力、或機械式重複的工作,現在更進入許多白領的工作場域。根據麥肯錫的報告,到了21世紀中,人類有一半的工作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2055年 AI取代半數職場工作
21世紀人類在就業市場的爭奪進入了一場超限戰。因為我們的對手不是其他人,而是具備人工智慧的機器人。而且,人類扭轉戰局逆轉勝的機率恐怕不大。在今年一月份,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發表的研究報告,估計我們現有的工作內容大約有一半在2055年就會被自動化機器取代,上下誤差約在20年之內。
科技取代人力並不是新鮮事,從遠古時代老祖先就不斷動腦構想省時省力的工具。
不過,機器大多是用來取代低技能、低薪資、動作重複性高,基本上折騰人的苦差事。
復健治療師、醫事人員、社工人員、老師、和管理階級是最難被自動化機器取代的工作。
畢竟電腦到目前為止,在人際互動以及即時反應做決策的能力仍遠遠不如人類。
不過,連這些領域的情況現在也在改變中。
隨著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的演進,加上運算能力的低廉成本,原本看起來不適合自動化的職務和工作突然一下子變得好適合啊。
AI迅猛進展 應用範圍超出預期
比如說,十年前研究人員還以為,汽車所需要面對的複雜交通狀況遠超出矽谷科學家的能力範圍。不過如今似乎每個車廠、乃至於蘋果這類的科技公司,幾乎都在進行自駕車的研發。在短短幾年之內,電腦能為人類代勞的工作的類型和數量有爆炸性的成長。有些不難預測,有些發展則令人咋舌。
衛報的一篇文章裡為各行各業做了的整理:
中階管理人員: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在上個月宣布它正開發一套演算法自動進行管理決策,「包括聘用和解雇員工」。這套PriOs系統的運算遵循公司創辦人Ray Dalio的經營哲學,預計會在五年內推出。
律師:下次你停車被開單也許可以找機器人律師幫忙。在紐約、倫敦、西雅圖等城市DoNotPay已經幫助超過16萬人為他們的交通罰單申訴,這項服務不久還會擴展到舊金山、洛杉磯、丹佛和芝加哥。你填寫一張問卷後,機器法律顧問會幫你研判你情況,決定是否幫你寫信申訴。這家公司宣稱他們的案件有六成可以申訴成功。
記者:一些科技媒體公司創造的AI機器人如今已經開始幫富比世雜誌和美聯社撰寫財經和體育新聞。Narrative Science的創辦人Kris Hammond預測:到了2030年,90%的新聞內容會由電腦生成,而且在這之前一些新聞機器人會先拿到新聞普立茲獎。
治療師:類似真人的「社交機器人」已經開始用在協助教導自閉兒適當的社交行為。寵物機器人則提供失智症老人陪伴的服務。美國軍方已經在使用電腦生成的虛擬治療師來檢查創後壓力症候群(PSTD)的駐阿富汗美軍。
演員:去年上映的《俠盜一號:星球大戰外傳》裡頭飾演反派角色塔金的英國演員彼得庫欣,早在二十多年前過世,觀眾在電影裡看到他的演出完全是電腦動態影像捕捉的魔法。在一些電影和廣告短片裡,已有不少巨星如奧黛麗赫本、李小龍、和馬龍白蘭度在虛擬世界裡死而復生。
美食作家:IBM的人工智慧系統「華生」(Watson,在益智節目Jeopardy打敗人類一戰成名)在2015年出版了一本食譜。內容介紹65道美食佳餚的詳細做法。
外送服務:Aloft飯店使用機器人服務生送毛巾等盥洗用品到你的房間(不收小費,歡迎發送推文)。去年底,亞馬遜使用無人機運送了用戶訂購的商品。
駕駛:Uber和Lyft都曾公開討論如何使用機器人來取代目前旗下成千上萬的業餘駕駛。不過他們的初期測試也遭遇到一些交通法規和安全性的挑戰。而大眾運輸系統和計程車業或許可能最先自動化,時間可能在2020年代最初幾年。
人類還有勝算嗎?
根據牛津大學2013年關於就業數位化的重量級報告,比較不容易被電腦取代的工作是需要高度社交智能和創意智能的工作。不過即使在這些領域,人工智慧的腳步也是步步逼近。多年來,電腦一直試著創造藝術、音樂、和文學,不過通常結果不大妙。機器人寫的詩和電腦生成的音樂也許本身自成一格,但是對於就業前景不佳、原本就苦哈哈的詩人和音樂家來說並沒有造成什麼影響。去年一部電腦編寫的音樂劇在倫敦首演,劇評乏善可陳。
不過演算法和藝術家正面對決也並非毫無勝算。衛報的報導特別提到了台灣大學在「2016年國際機器人藝術繪畫競賽」裡,拿到機器人藝術繪畫比賽的總冠軍。衛報形容台大的作品「掛在秀拉(Georges Seurat)畫作旁也不致太突兀」。
去年四月,一部電腦生成的短篇小說闖入了日經「星新一賞」文學獎的第一輪決選名單,小說就叫《電腦寫小說的那一天》。評審事先並不知道作者是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這麼厲害,未來人們如何在機器人充斥的職場中求生存呢?《謹限人類應徵:智慧機器時代的贏家與輸家》(Only Humans Need Apply: Winners and Losers in the Age of Smart Machines)一書的共同作者戴文波特(Tom Davenport)說,也許有五條選擇:
- 往組織鏈的上層移動,成為決定把機器人和AI用在什麼地方的決策者
- 跟機器人和AI 一起工作
- 做機器不能做的事,例如具備工匠的技藝
- 有些領域用機器人取代並不符合經濟效益,設法成為這類領域的專家
- 幫機器人或AI寫程式
參考資料:
Actors, teachers, therapists – think your job is safe from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ink again (The Guardian)
AI Lawyer “Ross” Has Been Hired By Its First Official Law Firm(futurism.com)
Robots will destroy our jobs – and we're not ready for it(The Guardia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