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 8 月中 XFastest 開箱過新的 AMD RADEON RX Vega 64 公版顯示卡後,這次要介紹的是 AMD RADEON RX Vega 56 公版卡,相較之下這款顯卡毫無疑問地是鎖定只追求AAA大作在1080p、特效全開畫質下能穩60FPS的玩家,放眼望去看來就是要跟對手的 GTX 1070 一較高下,本篇將會針對 AMD RADEON RX Vega 56 的性能、功耗及溫度表現做測試,帶著讀者們一同探究 AMD 這一年來的心血結晶。
Vega 架構重點
既然再度談到 Vega 顯卡還是要來提一下 Vega 架構的重點,AMD RADEON RX Vega 56 同樣採用新一代 Vega 10 核心,為「Next-Generation Compute Units」(NCUs)架構,有著 1 組 Graphics Engine,內包含著 4 組非同步運算引擎(Asynchronous Compute Engines,ACE)、2 組硬體調度器(Hardware Scheduler, HWS)、4 組幾何運算引擎(Next Gen Geometry Engines)及 56 組 Compute Units(CU),並有著多達 3584 個 Stream Processors(SP)、256 個 Texture Units、64 Render Back-Ends 等單元,核心內有著 4 MB L2 快取與 2048-bit 介面的 HBM2 記憶體。
與 AMD RADEON RX Vega 64 相比少了 8 組 Compute Units 及 512 個 Stream Processors。

→AMD Vega GPU。
新的 NCU 現有的 GCN 相似,每個CU計算單元同樣都有 64 個 Stream Processors,但 NCU 架構中每組 CU 單元更為靈活,可根據工作負載來動態調配,達到更佳的工作效率。
而 HBM2 記憶體與 GPU 以 Die Stacking 方式集成,並透過 High-Bandwidth Cache Controller(HBCC)技術,在 Page-Based Memory Management 管理下,能夠提升顯卡 RAM 的尋址效率,進而降低對顯存容量的需求,以提升畫面幀率。
詳細的 Vega 架構介紹可以參考先前的文章【AMD RADEON RX VEGA 64 測試報告 / 完勝1080P遊戲 新API性能更勝】。

→Vega 10 架構。
AMD RADEON RX Vega 56 顯示卡 介紹
這次拿到的 AMD RADEON RX Vega 56 在外觀上同樣與 RX 480 相似的方正造型,在材質上則是採用金屬,質感與塑料相比提升了一個層次,尺寸為 267 x 98 x 40 (mm),整體而言配置與 AMD RADEON RX Vega 64 如出一轍,消光黑的外觀配有紅色 RADEON 字樣在正面,鼓風扇上接著一個紅色大大的「R」字,側邊有 RADEON 字樣的紅光信仰燈,雖然外觀上沒有太大的變動,但這就是公版卡的特色,滿滿的信仰。

→正面。

→背面。

→輸出介面有1 組HDMI、3 組 DisplayPort。
AMD RADEON RX Vega 56 一樣在側面信仰燈上有 VBIOS 指撥開關設計,提供 Primary 跟 Secondary 兩組 Bios,而 RADEON 設定中的全域 WattMan 設定有新增的「效能設定檔」Power Save、Blanced、加速 (Turbo)、自訂 (Custom) 四種模式,使用者可以透過切換 Bios 及 RADEON 設定中的效能設定檔,將顯卡設定微調成較符合自己需求的模式。

→側面。

→RADEON 設定。
散熱部分採用一體成形的散熱鰭片,鰭片下方銅底直接透過散熱膏與核心晶片接觸,一旁鼓風扇負責將空氣導入鰭片再從後方排出。
接著將顯卡散熱器卸下後即可看到坐落於 PCB 版中央的整合了 HBM2 記憶體顆粒的 Vega 10 核心晶片,而周圍原本應該是會是記憶體顆粒的位置,則可以看到 12+1 相數位供電設計,採用超薄金屬貼片式的電感及 KEMET KO-CAP 鉭質電容,另外每相供電都配有金屬封裝的 IR DirectFET plus MOSFET,有助於提升整體供電效率。

→散熱器正面。

→散熱器背面。

→PCB。

→Vega 10 核心及供電設計。
AMD RADEON RX Vega 56 顯示卡 基本效能測試
測試平台:
CPU:I7-7700K
MB:Gigabyte Z270X-GAMING 5
RAM:Kingston Predator DDR4-2400 8G*2
SSD:OCZ Vector180 480GB
VGA:AMD RADEON RX Vega 56 / NVIDIA GTX 1070 FE
PSU:ENERMAX REVOLUTION DUO 700W GOLD
OS:Windows10
從 GPUZ 上 AMD RADEON RX Vega 56 的基本資訊可以看到目前部分資訊還無法判讀,記憶體為Micron HBM2 2048-Bit 8176MB,核心時脈 1590 MHz、記憶體時脈為 800 MHz,而透過 HWMonitor 可以看到待機溫度約為 31 度,待機風扇轉速為 726 RPM。

→GPUZ。
在 3DMark 測試中,Fire Strike 主要是模擬 AAA 級 DX11 遊戲繪圖運算做測試,定位在中高階顯示卡的 AMD RADEON RX Vega 56 在測試中 Fire Strike 有 20,010 分高水準的表現,足以應付 AAA 大作,而整體包含 2K 解析度的 Extreme 測試、 4K 解析度的 Ultra 測試及以 2K 解析度測 DirectX12 效能的 Time Spy測試在分數上皆比對手 NVIDIA GTX 1070 FE 略高一些,整體表現還算不錯。

→3DMark。
VRMark 為模擬 VR 虛擬實境繪圖運算的測試,目前只有 Orange Room 與 Blue Romm 兩種測試場景。Orange Room 為基準測試,測試系統硬體是否能符合 HTC Vive 與 Oculus Rift 兩款 VR 設備的需求,Orange Room 的測試結果 RX Vega 56 與 GTX 1070 FE 性能介於伯仲之間,分別獲得 9,758 分、9,677 分。
而 Blue Room 則是更嚴苛的測試,以 5120×2880 高解析度與大量的積體照明,對於硬體性能有更高的要求,在 Blue Room 測試下 RX Vega 56 與 GTX 1070 FE 性能也是不相上下,分別為 1816 分、1766 分。

→VRMark。
Unigine 遊戲引擎為全球率先完整利用 DirectX 11 的遊戲引擎之一,而 Unigine Benchmark 系列即是採用自家遊戲引擎設計而成的效能測試軟體。
2009年推出的 Heaven 是一款以虛擬實境 Unigine 引擎為基礎的 DirectX 11 測試軟體,支援DirectX 9、DirectX 10、DirectX 11 及 OpenGL 4.0。
在 Extreme 1080p 設定下 RX Vega 56 有 75.9 FPS 小輸 GTX 1070 FE 的 90.4 FPS。
而 2013 年推出的 Unigine Valley,由 Heaven 的開發團隊一手打造新的場景設計,總面積達6400萬平方米的場景有著更多複雜的細節,植被、岩石等物件均為實時渲染而非貼圖,大大考驗GPU效能。
在 Extreme HD 設定下 RX Vega 56 有 73.6 FPS 小輸 GTX 1070 FE 的 91.2 FPS。
今年推出的 Superposition 則改採用 UNIGINE 2 引擎開發,測試項目更為多元,包括了基準性能測試、壓力測試、VR 性能測試,不過 API 僅支援 DirectX 11 和 OpenGL 4.5,尚未支援 DirectX 12。
在 1080p Extreme 設定下 RX Vega 56 有 26.1 FPS 小贏 GTX 1070 FE 的 25.3 FPS。

→Unigine Benchmark。
AMD RADEON RX Vega 56 顯示卡 溫度與功耗測試
AMD RADEON RX Vega 56 與 AMD RADEON RX Vega 64 同樣是個不折不扣的吃貨,整平台功耗測試結果 RX Vega 56 在 Fire Strike Stress Test 居然要近 300w 真的是把筆者嚇得嫑嫑的,在 FurMark 1080p 4X MSAA 測試下約 258w,待機時則是 45w。

→整平台功耗。
在溫度的表現待機時 AMD RADEON RX Vega 56 與 GTX 1070 FE 同為 34 度、在 FurMark 1080p 4X MSAA 測試下約 67度,而 Fire Strike Stress Test 則是 75 度,壓力測試下的溫度表現皆低於 GTX 1070 FE。

→溫度。
AMD RADEON RX Vega 56 顯示卡 遊戲效能測試
來到遊戲測試的部分很明顯的可以發現整體表現並不如效能測試後的預期來的好,不過大致上而言遊戲表現與 GTX 1070 FE 算是平分秋色,在 DX11 API 的遊戲不論是 AAA 大作「火線獵殺:野境」、「俠盜列車手5」或線上遊戲「鬥陣特攻」,同畫質設定下皆小輸5~10FPS,在移植遊戲「尼爾:自動人形」則是同樣有59FPS高水準的表現,而當來到 AMD 的強項 DX12 API 的遊戲,AMD RADEON RX Vega 56 在「Battle Field 1」114FPS的表現就明顯優於 GTX 1070 FE 的 96FPS。
然而這僅是用目前較紅的 5 款遊戲做測試,筆者認為在往後 DX12 架構的遊戲越來越多之後就能明顯感受到其差異了。

→遊戲FPS。
AMD RADEON RX Vega 56 顯示卡 總結
AMD RADEON RX Vega 56 以中高階的定位與對手 GTX 1070 FE 競爭,目前看來在遊戲效能確實如 A 粉所願,而且隨著新一代 API 如 DX12 的遊戲越來越多之後,RX Vega 56 就會有著先天上的優勢這是毫無疑問的,但以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還是 DX11 的遊戲來說,還是 GTX 1070 佔有優勢,RX Vega 則小輸 5~10 FPS。
在壓力測試時,溫度上出乎意料較 GTX 1070 FE 少了 5~15 度,但功耗的部分最高到近 300w,雖然有點嚇人但使用者還是可以透過 vBios、效能設定檔及 Radeon Chill 等設定控制,藉由微調頻率或限制遊戲過程中的最高及最低 FPS 表現讓顯卡不會繪製多餘的遊戲畫面來節省顯卡功耗。
整體表現大致上是如此,剩下就看消費者如何做選擇,目前台灣的售價為 NT$16990 元含稅,雖然不是特別漂亮,但信仰無價。

既然再度談到 Vega 顯卡還是要來提一下 Vega 架構的重點,AMD RADEON RX Vega 56 同樣採用新一代 Vega 10 核心,為「Next-Generation Compute Units」(NCUs)架構,有著 1 組 Graphics Engine,內包含著 4 組非同步運算引擎(Asynchronous Compute Engines,ACE)、2 組硬體調度器(Hardware Scheduler, HWS)、4 組幾何運算引擎(Next Gen Geometry Engines)及 56 組 Compute Units(CU),並有著多達 3584 個 Stream Processors(SP)、256 個 Texture Units、64 Render Back-Ends 等單元,核心內有著 4 MB L2 快取與 2048-bit 介面的 HBM2 記憶體。
與 AMD RADEON RX Vega 64 相比少了 8 組 Compute Units 及 512 個 Stream Processors。

→AMD Vega GPU。
新的 NCU 現有的 GCN 相似,每個CU計算單元同樣都有 64 個 Stream Processors,但 NCU 架構中每組 CU 單元更為靈活,可根據工作負載來動態調配,達到更佳的工作效率。
而 HBM2 記憶體與 GPU 以 Die Stacking 方式集成,並透過 High-Bandwidth Cache Controller(HBCC)技術,在 Page-Based Memory Management 管理下,能夠提升顯卡 RAM 的尋址效率,進而降低對顯存容量的需求,以提升畫面幀率。
詳細的 Vega 架構介紹可以參考先前的文章【AMD RADEON RX VEGA 64 測試報告 / 完勝1080P遊戲 新API性能更勝】。

→Vega 10 架構。

這次拿到的 AMD RADEON RX Vega 56 在外觀上同樣與 RX 480 相似的方正造型,在材質上則是採用金屬,質感與塑料相比提升了一個層次,尺寸為 267 x 98 x 40 (mm),整體而言配置與 AMD RADEON RX Vega 64 如出一轍,消光黑的外觀配有紅色 RADEON 字樣在正面,鼓風扇上接著一個紅色大大的「R」字,側邊有 RADEON 字樣的紅光信仰燈,雖然外觀上沒有太大的變動,但這就是公版卡的特色,滿滿的信仰。
→正面。
→背面。
→輸出介面有1 組HDMI、3 組 DisplayPort。
AMD RADEON RX Vega 56 一樣在側面信仰燈上有 VBIOS 指撥開關設計,提供 Primary 跟 Secondary 兩組 Bios,而 RADEON 設定中的全域 WattMan 設定有新增的「效能設定檔」Power Save、Blanced、加速 (Turbo)、自訂 (Custom) 四種模式,使用者可以透過切換 Bios 及 RADEON 設定中的效能設定檔,將顯卡設定微調成較符合自己需求的模式。
→側面。

→RADEON 設定。
散熱部分採用一體成形的散熱鰭片,鰭片下方銅底直接透過散熱膏與核心晶片接觸,一旁鼓風扇負責將空氣導入鰭片再從後方排出。
接著將顯卡散熱器卸下後即可看到坐落於 PCB 版中央的整合了 HBM2 記憶體顆粒的 Vega 10 核心晶片,而周圍原本應該是會是記憶體顆粒的位置,則可以看到 12+1 相數位供電設計,採用超薄金屬貼片式的電感及 KEMET KO-CAP 鉭質電容,另外每相供電都配有金屬封裝的 IR DirectFET plus MOSFET,有助於提升整體供電效率。
→散熱器正面。
→散熱器背面。
→PCB。
→Vega 10 核心及供電設計。

測試平台:
CPU:I7-7700K
MB:Gigabyte Z270X-GAMING 5
RAM:Kingston Predator DDR4-2400 8G*2
SSD:OCZ Vector180 480GB
VGA:AMD RADEON RX Vega 56 / NVIDIA GTX 1070 FE
PSU:ENERMAX REVOLUTION DUO 700W GOLD
OS:Windows10
從 GPUZ 上 AMD RADEON RX Vega 56 的基本資訊可以看到目前部分資訊還無法判讀,記憶體為Micron HBM2 2048-Bit 8176MB,核心時脈 1590 MHz、記憶體時脈為 800 MHz,而透過 HWMonitor 可以看到待機溫度約為 31 度,待機風扇轉速為 726 RPM。

→GPUZ。
在 3DMark 測試中,Fire Strike 主要是模擬 AAA 級 DX11 遊戲繪圖運算做測試,定位在中高階顯示卡的 AMD RADEON RX Vega 56 在測試中 Fire Strike 有 20,010 分高水準的表現,足以應付 AAA 大作,而整體包含 2K 解析度的 Extreme 測試、 4K 解析度的 Ultra 測試及以 2K 解析度測 DirectX12 效能的 Time Spy測試在分數上皆比對手 NVIDIA GTX 1070 FE 略高一些,整體表現還算不錯。

→3DMark。
VRMark 為模擬 VR 虛擬實境繪圖運算的測試,目前只有 Orange Room 與 Blue Romm 兩種測試場景。Orange Room 為基準測試,測試系統硬體是否能符合 HTC Vive 與 Oculus Rift 兩款 VR 設備的需求,Orange Room 的測試結果 RX Vega 56 與 GTX 1070 FE 性能介於伯仲之間,分別獲得 9,758 分、9,677 分。
而 Blue Room 則是更嚴苛的測試,以 5120×2880 高解析度與大量的積體照明,對於硬體性能有更高的要求,在 Blue Room 測試下 RX Vega 56 與 GTX 1070 FE 性能也是不相上下,分別為 1816 分、1766 分。

→VRMark。
Unigine 遊戲引擎為全球率先完整利用 DirectX 11 的遊戲引擎之一,而 Unigine Benchmark 系列即是採用自家遊戲引擎設計而成的效能測試軟體。
2009年推出的 Heaven 是一款以虛擬實境 Unigine 引擎為基礎的 DirectX 11 測試軟體,支援DirectX 9、DirectX 10、DirectX 11 及 OpenGL 4.0。
在 Extreme 1080p 設定下 RX Vega 56 有 75.9 FPS 小輸 GTX 1070 FE 的 90.4 FPS。
而 2013 年推出的 Unigine Valley,由 Heaven 的開發團隊一手打造新的場景設計,總面積達6400萬平方米的場景有著更多複雜的細節,植被、岩石等物件均為實時渲染而非貼圖,大大考驗GPU效能。
在 Extreme HD 設定下 RX Vega 56 有 73.6 FPS 小輸 GTX 1070 FE 的 91.2 FPS。
今年推出的 Superposition 則改採用 UNIGINE 2 引擎開發,測試項目更為多元,包括了基準性能測試、壓力測試、VR 性能測試,不過 API 僅支援 DirectX 11 和 OpenGL 4.5,尚未支援 DirectX 12。
在 1080p Extreme 設定下 RX Vega 56 有 26.1 FPS 小贏 GTX 1070 FE 的 25.3 FPS。

→Unigine Benchmark。

AMD RADEON RX Vega 56 與 AMD RADEON RX Vega 64 同樣是個不折不扣的吃貨,整平台功耗測試結果 RX Vega 56 在 Fire Strike Stress Test 居然要近 300w 真的是把筆者嚇得嫑嫑的,在 FurMark 1080p 4X MSAA 測試下約 258w,待機時則是 45w。

→整平台功耗。
在溫度的表現待機時 AMD RADEON RX Vega 56 與 GTX 1070 FE 同為 34 度、在 FurMark 1080p 4X MSAA 測試下約 67度,而 Fire Strike Stress Test 則是 75 度,壓力測試下的溫度表現皆低於 GTX 1070 FE。

→溫度。

來到遊戲測試的部分很明顯的可以發現整體表現並不如效能測試後的預期來的好,不過大致上而言遊戲表現與 GTX 1070 FE 算是平分秋色,在 DX11 API 的遊戲不論是 AAA 大作「火線獵殺:野境」、「俠盜列車手5」或線上遊戲「鬥陣特攻」,同畫質設定下皆小輸5~10FPS,在移植遊戲「尼爾:自動人形」則是同樣有59FPS高水準的表現,而當來到 AMD 的強項 DX12 API 的遊戲,AMD RADEON RX Vega 56 在「Battle Field 1」114FPS的表現就明顯優於 GTX 1070 FE 的 96FPS。
然而這僅是用目前較紅的 5 款遊戲做測試,筆者認為在往後 DX12 架構的遊戲越來越多之後就能明顯感受到其差異了。

→遊戲FPS。

AMD RADEON RX Vega 56 以中高階的定位與對手 GTX 1070 FE 競爭,目前看來在遊戲效能確實如 A 粉所願,而且隨著新一代 API 如 DX12 的遊戲越來越多之後,RX Vega 56 就會有著先天上的優勢這是毫無疑問的,但以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還是 DX11 的遊戲來說,還是 GTX 1070 佔有優勢,RX Vega 則小輸 5~10 FPS。
在壓力測試時,溫度上出乎意料較 GTX 1070 FE 少了 5~15 度,但功耗的部分最高到近 300w,雖然有點嚇人但使用者還是可以透過 vBios、效能設定檔及 Radeon Chill 等設定控制,藉由微調頻率或限制遊戲過程中的最高及最低 FPS 表現讓顯卡不會繪製多餘的遊戲畫面來節省顯卡功耗。
整體表現大致上是如此,剩下就看消費者如何做選擇,目前台灣的售價為 NT$16990 元含稅,雖然不是特別漂亮,但信仰無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