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桃園的鄉間,看似一間不起眼的傳統小型塑膠工廠,隱身在廠房其中的一小部分、約20坪幽暗神祕空間中,塞滿了一排排的機板,這就是比特幣的「礦場」,在這個小小的空間,一個月卻可挖出30萬至60萬元的淨利,難怪虛擬貨幣風潮仍在持續擴大。
虛擬貨幣的世界有礦場、有礦工、也名為挖礦,但這在真實世界,卻都和原本印象是兩回事。
本報記者前往一家挖礦廠直擊現場情況,車子來到桃園鄉間,右邊是一片稻田,左邊是一間小型的塑膠加工廠,進入廠區的角落,一個獨立區隔的空間,這就是聽聞已久的比特幣礦場。
打開門之後,撲面而來的是一陣熱氣,緊接著可以看到才20坪左右的空間,卻塞滿五台超大型工業用電扇,吹向一排排的電腦機板,每一排機板的上方,又加裝一整排大型塑膠管製成的抽風設備,散熱要求相當高,這是進入礦場的第一個印象。
走進和想像不一樣的礦場,一眼望去是一台一台的機器,各自閃爍不同顏色的小燈光,這些看似電腦,卻又不是電腦的機器正在快速運轉,這些機器大致上有二種,為數較多的是一片片顯示卡組成,大約是六至八片顯示卡組成一台,現場的資深礦工說,這就是專業挖礦機,也是台灣使用較多的顯示卡型的挖礦機。
另一種長寬各大約50及15公分,長方型的機器,就是購自大陸,由全球最大比特幣挖礦機生產廠比特大陸(Bitmain)推出的生產晶片型專業挖礦機,也是去年拉抬台積電出貨的重要來源,這些機器在台灣沒有代理商,是透過網購送到台灣。
這些機器要如何挖礦?礦工指著少數螢幕上正在跑動的數字說,這就是挖礦。比特幣本質就是複雜演算法所生成的編碼。
以鈔票來比喻,新台幣上都有序列號,若你知道某張鈔票上的序列號,就等於挖到這個比特幣。
一位礦工說,這個空間僅有約30餘台挖礦機,但每個月要付6萬至12萬元電費,高耗電就是熱氣的原因,透過專家分散挖礦幣種,每月能賺回30萬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