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台灣出口金額創下逾3,360億美元新高紀錄,但中美貿易戰未歇,全球經濟遭遇寒冬,預估台灣今年上半年出口恐陷入衰退。當逆風來襲,有「工業之米」之稱的螺絲產業卻奮力突圍,在不景氣下,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隱形冠軍,也是韓國瑜上任後積極站台力挺,希望替高雄發大財的實力產業。
2月15日,農曆年假才剛結束,話題不斷的高雄市長韓國瑜一天內就連跑兩場活動,包括螺絲公會與螺絲貿易協會的春節團拜,全為了幫業者站台。
相較其他產業因全球局勢動盪,顯得謹慎保守,為何螺絲產業反而格外生氣蓬勃?
「去年確實是表現很好的一年,」長期關注螺絲產業的金屬中心資深產業分析師紀翔瀛說。
根據經濟部統計,去年製造業生產的678項產品中,108項產值創新高,其中有9項產業發展最為快速,如電動機車、隱形眼鏡、瓦愣紙箱等。
在這之中,又以產值達1,562億新台幣的螺絲產業含金量最高,外銷金額也將近1,500億,創歷史新高,被視為台灣最具出口競爭力的代表之一。60多年前開始,群聚於台南仁德、高雄岡山與路竹一帶的螺絲工廠,便替台灣締造經濟奇蹟,把東西賣出去,讓高雄人發大財。位於南台灣的「螺絲窟」更貢獻產業逾7成產值,小至手機、大到波音飛機用的各種螺絲,從打頭、成型、搓牙、熱處理等等工序,都由這裡的工廠包辦。
但,現在螺絲產業之所以備受注目,不只因為昔日榮景,而是其谷底翻身的經歷。
時間回到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來襲,導致歐美客戶因價格考量轉單中國,讓台灣螺絲出口金額頓時衰退30%,跌回10年前水平,部分經營不善的業者也因此倒閉,對台灣螺絲產業造成不小衝擊。
「大陸的鋼廠都是國企,有政策補貼,要拼價格,台灣很難贏過他們。」螺絲公會理事長蔡圖晉說。
轉向「三高」路線 產業競爭力世界第一
雖然中國業者擁有價格優勢,然而危機就是轉機。也由於他們加緊追趕,迫使台灣業者必須拿出對策。因此,高毛利、高單價、高附加價值的「三高」路線,便成為台廠重要的轉型方向。紀翔瀛表示,雖然早在金融海嘯前,就有部分大廠發展自動化技術,往高價產品發展,試圖走出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但是對多數廠商而言,當時沒有工業4.0的概念,相關技術也不成熟,「大家比較多還是在價格上做競爭。」
直到2012年左右,眼看中國廠商來勢洶洶,因為擔心被取代,大家才開始想辦法轉型,往三高邁進。
例如,在高毛利方面,因為台廠螺絲材料長期由中鋼獨家供應,有助於降低成本,加上同時往高單價產品佈局,像豐達科發展航太螺絲,打進引擎大廠奇異(GE)供應鏈,每公斤航太螺絲價格更是一般傳統螺絲的數十倍、百倍以上。
曾瀕臨破產邊緣的豐達科技,在董事長蔡豐賜
(右)與總經理邱智科努力之下,最後起死回生,成為台灣少數打入航太供應鏈的螺絲廠。(天下資料照)
但也因為技術難度高,認證嚴格,代表需要長時間投資,豐達科還曾經面臨財務危機與組織再造,最後才起死回生,成為台灣少數打入航太供應鏈的螺絲廠。
「無形之中,業者也因此墊高競爭門檻,」紀翔瀛說。由於台灣螺絲第一、第二大出口市場仍是美國、歐洲,在歐美車廠的要求下,台灣螺絲業者竟可以做到幾乎零PPM,代表100萬顆螺絲裡不能有一個不良品,還要同時兼顧交貨速度。因此,即便德國、日本有部分業者技術領先台灣,但論產業整體競爭力,「我們真的可以說是世界第一。」
結合新科技與物聯網 提供客戶附加價值
此外,像安拓、世豐、晉禾等業者,則朝高附加價值發展。尤其當智慧製造逐漸成熟,還有廠商嘗試結合物聯網,在螺絲上加裝感測器,用來栓在橋上。如果橋樑移位、鬆動,感測器就能將狀況傳回工廠,事先提醒業者進行維修,避免發生意外。如此一來,看似不起眼的螺絲,就不再只是零件,反而透過新科技,提供客戶更多服務。
無論大環境如何變動,持續創新、升級仍是不變的關鍵,唯有如此,台灣業者才確保優勢地位。(邱劍英攝)
長年累積的基礎,往三高轉型後,台灣螺絲的價格自然跟著提升。蔡圖晉舉例,目前台灣螺絲平均出口單價每公斤2.86元美金,中國僅1.78元,仍有一段領先空間,「這代表我們在技術、資源整合上,真的做得很好。
不過,雖然產值、出口金額創新高,尚未休兵的中美貿易戰,也替台灣螺絲產業投下不確定因素。「中國廠商也知道這一仗他們不能輸,」紀翔瀛觀察。
中國廠商積極搶單 持續創新才是根本
即便因美國對中國螺絲徵收10%到25%的關稅,導致部分訂單轉移到台灣生產,但其實,早在去年11月之前,就有中國業者抓緊時機,提前將產品大量輸美、累積庫存,台廠不見得能等到預期的替代效應。「糟糕的是,如果我們為了趁機搶美國市場,業者殺價競爭,反而淪為自相殘殺,最後美國也不一定會釋出那麼多份額給台灣。」
蔡圖晉也提醒,台灣業者需注意中國廠商趁機搶攻歐洲市場。以今年3月、全球最大的螺絲扣件展德國司徒加特展為例,往年台灣通常可分到200多個攤位,但今年中國非常積極,「結果我們只分到160幾席。」
他觀察,從去年11月開始,中國業者就運用補貼等各項優勢,搶下不少歐洲客戶訂單,台廠在德國、英國的業績都受到波及,今年必須謹慎以待。「最重要還是跟著終端客戶走,盡可能做到不要有貿易價差,不要有技術落差,不用過度擔心外面的紛擾,把自己本份做好比較要緊。」紀翔瀛認為,即便大環境再怎麼變,持續創新、升級仍是不變的關鍵,唯有如此,台灣業者才確保優勢地位,避免被取代。
過去,台灣螺絲產業靠彈性、快速的生產力,把產品賣到全世界。如今,全球局勢變化莫測,台廠該如何在中美兩強競爭下,加速轉型,甚至善用FTA,把產品賣到更多國家,爭取生存空間,成為決定未來勝敗的關鍵。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