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蘋果發布會如期而至。不出意外,所有的驚喜都在發布會之前的那三個晚上公佈了。
雖然三個晚上公佈的新品全部為常規更新,但對比發布會上的一堆404,即使是常規更新也讓人覺得很香。
如果按香的程度排序的話,恐怕是AirPods>iPad mini/iPad Air>iMac。我對AirPods不感興趣,反倒是小尺寸的iPad mini吸引到了我。
蘋果在現在這個時間點更新iPad mini令人尋味。上一代iPad mini 4的發佈時間是2015年9月,正常更新節奏為一年一更,但新版iPad mini卻遲到了2年半(正常應該2016年9月更新)。蘋果突然更新iPad mini,總讓人覺得有問題。
平板市場蘋果依舊一家獨大。 Strategy Analytics數據顯示,2018年蘋果占據平板電腦市場份額高達25.8%,比第二名三星高出近一倍,相比2017年也有小幅上漲。
出貨量方面,2018年iPad出貨量4490萬台,高於2017年的4380萬台。而且蘋果2018年第四季度財報也顯示iPad產品線銷售額呈現正增長。
從數據上可以看出,iPad挺受歡迎的,那為什麼還不按套路出牌(iPad一般下半年更新)。
一種說法是蘋果想讓2019年財季報告的數據好看一些,另一種說法是為下半年大尺寸iPad讓路。我認可第一種說法,同時在我看來,蘋果似乎在尋找適合iPad的定位。
去年蘋果發布iPad Pro時,可謂是全程宣傳iPad Pro的生產力,性能強大、支持Apple Pencil 2、可以運行完整版Photoshop,加個鍵盤都快成筆記本了。
但iPad Pro終究還是平板,當真作為準生產力工具,不僅僅需要使用者花很長時間去適應,同時生態的建設也需時間。
所以我認識的幾位購買iPad Pro的朋友,都選擇了11英寸版,並且買回來之後基本就用來追劇、看漫畫、玩遊戲,喜歡攝影的朋友偶爾會用來看照片,但涉及到P圖調色,還是會使用筆記本或台式機。
這就非常尷尬了,恐怕蘋果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既然準生產力比較費勁,那麼微生產力如何? iPad mini可能就是背負著微生產力試水的使命出現的。
“微生產力”這個詞是我編的,我對這個詞的解釋是:不以生產力為主,而是輕創作與輕娛樂五五開。
也就是說,iPad mini是大眾的玩具,也是大眾的工具。大眾化的定位意味著iPad mini可以用來娛樂,也可以用來創造,而且後者用戶群體不用特別專業,當然也會對工具有一定要求,最重要的是這部分用戶數量眾多。
就比如剛才提到那位喜歡攝影的朋友,攝影只是愛好,每拍1000張照片,精修也就幾十張吧(用於投稿),大部分照片都用來發朋友圈、發微博。
給照片微處理是他經常做的事情,以前在iPhone上微調,但體驗不好,現如今在iPad Pro上微調,但11英寸的iPad Pro還是太大。
所以對他而言,7.9英寸的iPad mini才是最佳選擇,便攜、夠用,而且還便宜很多。
這也是目前iPad遇到的最大障礙,iPad先天優勢是便攜,但蘋果詮釋的生產力要求是:大螢幕、筆、鍵盤,這使得iPad Pro+Apple Pencil 2+智能鍵盤的便攜性大打折扣,再考慮到適用面,真不如帶一款13.3英寸輕薄本(部分機型重量可以做到1kg以內)出門。
如果換成iPad mini就不一樣了,iPad mini沒有生產力的包袱,但同樣有生產力工具的特徵,特別是支持Apple Pencil這一點,加強了其在生產力方面的表現。
與Surface有什麼區別?
其實蘋果詮釋的生產力,很大程度上是以微軟為代表的生產力,與職業有著較高程度的關聯。
這方面並不是蘋果的優勢,所以iPad全面向生產力靠攏的時候,總讓人覺得彆扭。 iPad Pro發布會上展示的更多為修圖、音視頻處理,操作比較簡單。
我認識的設計朋友,不僅僅需要數位板,而且微調操作根本離不開鼠標;做視頻的朋友更誇張,清一水的i7-8700K,軟件中的軌道多達幾十個,渲染時間得等幾個小時。這是iPad再發展幾代也做不到的。
所以與其在以微軟為代表的生產力道路上大喘粗氣,不如擁抱廣大人民群眾,滿足大眾高於智能手機的需求,這也是喬布斯推出iPad的初衷。
當然,iPad還有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更加細分領域的工具,比如醫療、倉儲、運輸、教育等,這些細分領域需要手持設備進行更為細緻的管理,這也是平板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由於其與廣大消費用戶關係不大,而且對軟件有著行業級別的要求,所以我就不詳細展開了。
資料來源
雖然三個晚上公佈的新品全部為常規更新,但對比發布會上的一堆404,即使是常規更新也讓人覺得很香。
如果按香的程度排序的話,恐怕是AirPods>iPad mini/iPad Air>iMac。我對AirPods不感興趣,反倒是小尺寸的iPad mini吸引到了我。
蘋果在現在這個時間點更新iPad mini令人尋味。上一代iPad mini 4的發佈時間是2015年9月,正常更新節奏為一年一更,但新版iPad mini卻遲到了2年半(正常應該2016年9月更新)。蘋果突然更新iPad mini,總讓人覺得有問題。
平板市場蘋果依舊一家獨大。 Strategy Analytics數據顯示,2018年蘋果占據平板電腦市場份額高達25.8%,比第二名三星高出近一倍,相比2017年也有小幅上漲。
出貨量方面,2018年iPad出貨量4490萬台,高於2017年的4380萬台。而且蘋果2018年第四季度財報也顯示iPad產品線銷售額呈現正增長。
從數據上可以看出,iPad挺受歡迎的,那為什麼還不按套路出牌(iPad一般下半年更新)。
一種說法是蘋果想讓2019年財季報告的數據好看一些,另一種說法是為下半年大尺寸iPad讓路。我認可第一種說法,同時在我看來,蘋果似乎在尋找適合iPad的定位。
去年蘋果發布iPad Pro時,可謂是全程宣傳iPad Pro的生產力,性能強大、支持Apple Pencil 2、可以運行完整版Photoshop,加個鍵盤都快成筆記本了。
但iPad Pro終究還是平板,當真作為準生產力工具,不僅僅需要使用者花很長時間去適應,同時生態的建設也需時間。
所以我認識的幾位購買iPad Pro的朋友,都選擇了11英寸版,並且買回來之後基本就用來追劇、看漫畫、玩遊戲,喜歡攝影的朋友偶爾會用來看照片,但涉及到P圖調色,還是會使用筆記本或台式機。
這就非常尷尬了,恐怕蘋果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既然準生產力比較費勁,那麼微生產力如何? iPad mini可能就是背負著微生產力試水的使命出現的。
“微生產力”這個詞是我編的,我對這個詞的解釋是:不以生產力為主,而是輕創作與輕娛樂五五開。
也就是說,iPad mini是大眾的玩具,也是大眾的工具。大眾化的定位意味著iPad mini可以用來娛樂,也可以用來創造,而且後者用戶群體不用特別專業,當然也會對工具有一定要求,最重要的是這部分用戶數量眾多。
就比如剛才提到那位喜歡攝影的朋友,攝影只是愛好,每拍1000張照片,精修也就幾十張吧(用於投稿),大部分照片都用來發朋友圈、發微博。
給照片微處理是他經常做的事情,以前在iPhone上微調,但體驗不好,現如今在iPad Pro上微調,但11英寸的iPad Pro還是太大。
所以對他而言,7.9英寸的iPad mini才是最佳選擇,便攜、夠用,而且還便宜很多。
這也是目前iPad遇到的最大障礙,iPad先天優勢是便攜,但蘋果詮釋的生產力要求是:大螢幕、筆、鍵盤,這使得iPad Pro+Apple Pencil 2+智能鍵盤的便攜性大打折扣,再考慮到適用面,真不如帶一款13.3英寸輕薄本(部分機型重量可以做到1kg以內)出門。
如果換成iPad mini就不一樣了,iPad mini沒有生產力的包袱,但同樣有生產力工具的特徵,特別是支持Apple Pencil這一點,加強了其在生產力方面的表現。
與Surface有什麼區別?
其實蘋果詮釋的生產力,很大程度上是以微軟為代表的生產力,與職業有著較高程度的關聯。
這方面並不是蘋果的優勢,所以iPad全面向生產力靠攏的時候,總讓人覺得彆扭。 iPad Pro發布會上展示的更多為修圖、音視頻處理,操作比較簡單。
我認識的設計朋友,不僅僅需要數位板,而且微調操作根本離不開鼠標;做視頻的朋友更誇張,清一水的i7-8700K,軟件中的軌道多達幾十個,渲染時間得等幾個小時。這是iPad再發展幾代也做不到的。
所以與其在以微軟為代表的生產力道路上大喘粗氣,不如擁抱廣大人民群眾,滿足大眾高於智能手機的需求,這也是喬布斯推出iPad的初衷。
當然,iPad還有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更加細分領域的工具,比如醫療、倉儲、運輸、教育等,這些細分領域需要手持設備進行更為細緻的管理,這也是平板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由於其與廣大消費用戶關係不大,而且對軟件有著行業級別的要求,所以我就不詳細展開了。
資料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