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上周末宣布對中國筆記型電腦、手機等3000多億美元產品,課徵25%關稅,台灣高科技組裝廠如何因應美中貿易戰,成為關注焦點。廣達電腦今(14)日舉行法說會,廣達電腦副董事長梁次震表示,廣達前天才確定筆電等相關產品將面臨25%關稅,來得太突然,他們還在規劃,因為是前天才聽到消息,廣達會用最快速度規劃產能遷移,避免衝擊。
由於第一季全球筆記型電腦CPU缺料,加上中美貿易戰、全球不景氣,廣達第一季營收2213.3億元,較去年第四季衰退30.1%,加上廣達加大研發投資力道,研發費用大幅提高;第一季營業利益28.47億元,季衰退28.7%,營業淨利率僅1.49%,稅後淨利31.24億元,稅後淨利率1.41%。廣達財務長楊俊烈表示,廣達目前非PC營收大約是55%左右,伺服器今年全年仍維持雙位數成長。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表示,廣達去年起加重研發能力,因此營業費用率略微提高,廣達目前也慢慢轉向高技術、高價值營業項目,目前也是全球最大雲端設備製造商;不過,廣達看好人工智慧未來前景,面對AI時代的挑戰,廣達必須加緊投資力道,未來才會有機會,有機會才有好的業績。
「前天才聽到全部產品課徵25%關稅」
不過,今天媒體特別關注中美貿易戰開打後,台灣高科技業供應鏈高度集中在中國大陸,未來如何因應25%關稅。梁次震表示,廣達從去年開始,就一直思考如何因應貿易戰,已在林口營運總部附近購置新廠房,並整理完竣;不過「這次川普牽涉所有東西都課25%關稅,消息來得太突然,我們還在規劃,因為是前天才聽到要全部產品25%,我們會用最快速度規劃產能遷移,避免衝擊。」
楊俊烈補充,因應中美貿易戰的新全球貿易模式,廣達內部已研議相關措施,包括「產品重新分類的各種模式分拆,因應廣達客戶整體生產線的調整,在生產階段如何切割,但是,還需要一點時間,不過很快會有共同決議」。楊俊烈表示,這是整個供應鏈問題,不是廣達搬走就好,任何多一段生產都會牽扯到運費。
為了避免讓外界誤以為,廣達對於中美貿易戰尚未完成準備,楊俊烈在法說會最後,還特別補上一句,強調「廣達比在座媒體,更加關心中美貿易戰後續,目前也在尋求最適解決之道」,楊俊烈還說,「推特,是我每天都要看的東西。」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指出,因應美中貿易戰的產能重新布局研究已做好,正和客戶協商如何行動。(資料照,甘岱民攝)
產能重新布局研究已做好 林百里:和客戶協商如何行動
林百里接著補充,廣達早已了解中美貿易戰可能發生,相關研究(產能重新布局)都已經做好,將會與客戶共同研究,看怎麼行動,不管是在台灣或是東南亞都可以。不過,林百里強調,廣達經過半年研究,目前針對供應鏈該如何調整,「目前還在內部討論」,量大的消費品(例如NB),供應鏈很重要,「每一項零組件,運到東南亞,運費就不得了,但是伺服器不一樣,它在台灣生產是有利,伺服器的零組件,很多供應鏈都已在台灣。」
林百里表示,台灣生產線的擴線,原本就在廣達多角化生產線的計畫之一,「買這塊基地,就是替未來預作準備,不然也不會買這麼大一塊土地。」
不過,梁次震強調,目前為止,只有美國對中國課徵25%特別關稅,並非全世界都對中國加徵關稅,因此,中國的高科技產品組裝生產線,不見得都會移走,可能是一部分移走,這部分要看世界各國,如何創造價值而定。
中國生產線何時完成調整?梁次震坦言:可能要很多季
對於台灣電子組裝大廠仁寶等,準備重啟對越南生產線的投資,林百里表示,東南亞目前每個地方都有優點與缺點,廣達目前也還在評估,NB等消費型產品,在台灣生產比較不適合,「台灣找人也很困難」。
對於廣達因應美國25%關稅,何時能完成中國生產線的調整?梁次震坦言,「可能要很多季」,這涉及到協力廠,能否完全移過去,另外,是現有設備移過去,還是新增生產線,這些都要考量,「移過去,必須要有聚落才可以」,過去電子組裝生產線,之所以都在華中、重慶,因為當地有集中聚落,現在電子組裝廠在生產線移轉東南亞,目前尚未形成共識。
梁次震表示,廣達生產筆電,出口美國的比重,大約在30%上下,NB等消費性電子產品的生產線轉移,必須看整個供應鏈,是否適合移到其他國家,如果只是個別廠商移過去,如果一個在印尼、一個在越南,運費或許不貴,零組件的關稅才恐怖。
「伺服器在台灣生產,沒有問題」
林百里表示,對於美國上周末宣佈,對中國加徵25%關稅,台灣高科技廠沒有辦法那麼快反應,「這至少要研究半年,但這半年的研究並沒有結論,由於整個供應鏈沒有移過去,廣達方面還必須與供應商研究,才會有答案,但伺服器在台灣生產,是沒有問題的。」
至於美國總統川普提倡的「美國製造」理念,林百里表示,廣達在美國田納西州的工廠,目前也在擴大中,這也符合美國需要,不過,在美國聘僱員工還不到千人規模,先階段的投資金額,其實也不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