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6日 星期四

中國的5G究竟領先在哪兒?


商業落地才是真正的決賽圈。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深響”(ID:deep-echo),作者:彭方婷,36氪經授權發佈。

中國在5G競賽中的領先有目共睹。


中國的5G究竟領先在哪兒?
來源:美國無線通信和互聯網協會(CTIA)報告《A National Spectrum Strategyto Lead in 5G》

根據最新消息,目前國內至少已經有16個省區市能打通5G電話,這樣的進展足以說明中國推進5G商用的迅猛速度。

中國在4G時代才真正成為全球移動通信技術的引領者之一,自然也不希望落後於5G時代。對於中國而言,5G不僅僅是下一輪信息科技革命的主角,還是其鞏固科技創新地位的敲門磚。
目前,在這片土地上,5G已成為了無論是資本、產業還是國家層面上都極其重視的對象。
中國5G領先在哪?

根據移動通信技術的基礎建設流程,5G的建設週期按先後順序可以分為規劃期、建設期和應用期。目前,中國5G正站在建設期的入口,只要政府一發放5G商用試驗牌照,運營商還有終端設備商就會全速發力衝嚮應用期。

這一整裝待發的態勢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各類參與者在標準設立、技術研發、基站建設和設備開發等方面上的優勢。

●標準制定
根據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8年3月,我國提交的5G國際標準文稿占全球的32%,主導標準化項目占比達40% ,推進速度、推進質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要知道,在通信領域,當兩個實體進行通信時,其接口(兩個相鄰實體之間的連接點)只有符合了一定的標準,按照標準研製的通信設備才可以互聯互通。

因此,為了推動5G在全球的應用,國際通信行業標準化組織(3GPP)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標準。中國公司的積極參與說明了中國在5G的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比如,在5G性能標準制定過程中,中國電信主持了5G基站基帶性能的技術討論和標準制定,牽頭組織3GPP官方技術標準的撰寫;中國移動在2017年12月就牽頭完成首版5G網絡架構國際標準;中國聯通則在去年11月,主導3GPP發佈了首個Sub-6GHz 5G獨立部署的終端射頻一致性測試標準,為5G時代終端一致性測試提供了技術依據,為相關國家標準的制定提供了參考。

●技術專利
根據德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去年年底發佈的5G專利報告,華為、中興、OPPO和中國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這四家公司,一共擁有全球36%的5G標準必要專利(5G SEP)。

這個數字,是中國公司在4G專利中占比的兩倍多。相比之下,包括高通和英特爾在內的美國科技巨頭,只持有14%的關鍵5G專利。


中國的5G究竟領先在哪兒?
IPlytics四月份發佈的報告

《Who is leading the 5G patent race》
截至四月份,華為擁有1554項專利,領先於諾基亞(1427)、三星(1316)等公司,是擁有5G標準必要專利數量最多的公司。對於華為的領先地位,《華爾街日報》曾評價道,“華為在5G領域的影響力,與前幾代無線網絡時代中國公司的影響力,不可同日而語”。

而且,標準必要專利,顧名思義,是不可替代或者說在技術層面上無法避開的。因此,當中國企業在5G技術專利上擁有優勢時,全球的電信企業在5G網絡落地的過程中還少不得要向它們支付專利費。

●基站建設
多個試點城市撥通5G電話的消息已證明了中國5G正在嘗試走向市場應用,而在這背後,是三大電信運營商積極的5G基站規劃建設。

根據最新消息,中國移動在3月份表示,將在2019年增加3萬至5萬個5G基站,積極推進5G實驗網絡建設;中國聯通在4月份宣佈將在40個城市開通5G試驗網絡,繼而形成“7+33+N”最新的部署佈局;中國電信也將在已展開測試的6個城市的基礎上再增設6個城市形成“6+6”佈局。
中信建投研報預測,中國2019年全年將新建開通5G基站10萬站左右,全球預計在30-40萬站左右。

如果以城市來進行劃分,上海作為全國首個中國移動5G試用城市,預計年內將建成超過1萬個5G基站,到2021年,全市將累計建設超過3萬個5G基站,實現5G網絡深度覆蓋;作為唯一參與了5G試驗技術測試、規模試驗、應用示範全部三項測試的省份,廣東則在2019年規劃建設5G基站近1萬個,目標是在2019年實現廣州、深圳規模試商用,2020年實現全省規模商用。
與手續複雜、溝通成本高的歐美國家相比,中國的基站建設在政府的支持下發展迅速,這能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中國5G的商用化。

●終端設備
在2019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2019)上,最受關注的一大對象就是5G手機,其中又以華為、中興、OPPO、小米、聯想、一加等中國手機廠商為重點,它們推出的5G設備都在2019年陸續上市。

除了常見的手機設備以外,中國的終端廠商還在推動細分行業的應用。華為憑藉著其在5G、AI、雲、軟件、晶片開發以及物聯網上的佈局,在4月份發佈了一款專為汽車行業設計的5G通信硬件——MH5000。

在終端廠商以外,中國的運營商也在促進5G終端的應用。

中國移動曾表示2019年將採購萬台終端,投入1-2億元額度進行終端補貼。在5G終端價格方面,中國移動預估2019年價格將超過8000元人民幣,數據類終端價格超過3000元以上,而到了2020年,5G手機價格將下降到1000元檔位,數據類終端將下探至500元。

中國電信在2019年第三季度發佈試商用機,端到端網絡和業務測試2500+台。中國聯通則希望到2019年第四季度,能實現5G商用終端大規模上市。

從建設期到應用期,這並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但中國的各類優勢確保了其領先的發展。

給予開拓者的難題
當歐美國家普遍在為頻譜資源和5G基站建設所苦惱時,中國在政府的主導下,所面臨的阻力並沒有前者大。

不過,身處5G行業的前位,向前看,中國面臨的是5G不清晰的發展前景;四周環視,則是與其它國家之間的競爭。

對於5G的發展前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表示,“實際上現在人類社會對5G還沒有這麼迫切的需要。人們現在的需要就是寬頻,而5G的主要內容不是寬頻。5G有非常非常多的內涵,這些內涵的發生還需要更多需求的到來,還需要漫長的時期…….5G的發展一定是緩慢的。”

也就是說,消費端目前還沒有形成對於5G的明確需求,這反映在5G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就會造成5G的商業模式不清晰。雖然2019年被多數人認為是中國的5G元年,但摸著石頭過河才是目前5G發展的真實寫照。


中國的5G究竟領先在哪兒?

中國的三大運營商對於5G的投資不及預期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一問題。三大運營商在5G元年(2019年)上的資本開支比4G元年(2014年)少了740億元、比3G元年(2009年)少310億元,這體現了三大運營商目前在5G投入上保持著較為謹慎的態度。

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就在2018年業績發佈會上表示,“我們認為今年還不是5G大規模投入的時間,我們應該更加謹慎,從試驗的角度對5G商業模式和它的運營規律進行瞭解。”

要想成為5G的真正領先者,中國必須要帶頭去尋找未來的商業前景。加快5G技術的研發和融合、推進商業模式的開發和驗證、實現實際應用的突破和落地,這則是中國在開拓5G未來必有的三件套。

至於與其它國家之間的激烈競爭,這從美國、韓國等國家在5G發展上的一系列動作即可窺一斑——對於5G的未來,大家都虎視眈眈。

但目前,中國也並沒有在5G發展上與它們拉開差距,領先地位依然不穩定。

如果5G是一場長跑賽,那現在離比賽的號令聲響起才過去一小段時間,真正的決賽圈則是在商業落地期。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