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美中貿易戰戰火逐漸平息,但專家皆預估,全球科技戰才開始揭開序幕,世界上的科技強國無不希望在5G、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IoT)等領域搶得先機,同樣在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的台灣,要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呢?
為了替台灣的未來找出路,《今周刊》於今
(7/8)日舉辦「台灣大未來
五力超展開」國際論壇,在下午場次以「新科技」為題,請到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校長陳昇瑋、台灣物聯網協會理事長梁賓先、中華電信執行副總經理林國豐與《今周刊》顧問林宏文一起討論最夯的5G、AI、IoT議題。
首先,對於5G發展,林國豐直指三大要點:「不要誇大5G、實驗先行、創新最重要,大家要一起努力。」
不應誇大5G 殺手級應用還要再等等
所謂的不要誇大5G,林國豐以目前在全球各國進行的5G網路測試數據來說明,表示儘管5G擁有高速率、低延時、大連結的三大特色,但目前後兩者都還在發展中。而在高速率方面,美國電信業者AT&T與Verizon必須用將近400M的頻寬,也就是大約4倍的資源,才能達成1.3G~1.8G的網速。
林國豐說:「我們在捷運蘆洲站曾做過實測,中華電信目前4G的速度跟低延時表現,已經都跟5G差不多,顯示理論跟現實還有很大的差距。」
此外,當談到在哪個領域能最快看到5G的殺手級應用?林國豐引用白居易的《長恨歌》回應:「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引發現場觀眾笑聲。
原來,儘管已經探索多年,但目前5G的殺手級應用仍不明確,林國豐因此認為,未來發展5G,首重確認服務、目標客群、涵蓋區域,才能決定投資與建設,由於技術仍在發展中,以理論值來做決策將是謬誤,且過度強調速率會失焦,「創新」比能跑幾G重要,而跨領域合作也是成功要素。
攝影:陳弘岱。
AI就像電力 產業應用僅為時間早晚問題
而在AI與物聯網的部分,目前在部分產業已經有小小成果,陳昇瑋指出,目前台灣在AI應用最積極的產業是製造、金融、電信與物流,服務業也慢慢跟上了,「AI就是網路、就是電,產業要用到AI只是早晚的差別,不會有人用不到。」
以實際的案例來說,陳昇瑋分析,目前在製造業最成功且通用的AI應用就是「產品瑕疵檢測」與「調整機器參數」,在這兩塊應用上,AI表現皆優於人類。而在金融業,AI則有助於信用風險管控,判斷一個人借錢後一年會不會還款準確率達九成,判斷電話用戶會不會接行銷電話、會不會買東西的準確率也高於人類判斷的3倍以上。
在物聯網的部分,梁賓先則以全球咖啡龍頭星巴克為例,「以星巴克來說,他們不只賣咖啡,更是一家數字科技公司,他們有物聯網咖啡機,可透過AR、VR技術買咖啡豆、紀念杯,透過物聯網的加值,星巴克賣出咖啡以外其他產品的金額,大約比咖啡本身高出3倍。」
AI、IoT發展腳步快 企業應更積極、政府應更開放
如果台灣想要孕育出更多成功的商業模式,企業與政府應該要怎麼做?陳昇瑋分析:「企業都知道AI很重要,但決心不夠,除非可以保證賺錢且最好早上做、下午就賺錢,否則企業是不會做的,或是除非同業已經成功,不然企業絕對不幹。」然而他認為AI就像電力,沒有產業可以不需仰賴AI,因此企業心態的調整相當重要。
另外,以政府來說,雖然現在已經挹注許多資源、補助在AI領域,但陳昇瑋建議,補助方式可能需要修改,因為AI技術的成熟度可以精確被量化,相較於在事前齊頭式給予廠商補助,不如以成果為導向,找出最有發展性的商業模式,集中資源幫助潛力廠商走出台灣。
在物聯網發展部分,梁賓先表示中國發展還是比台灣快,一方面因為其經濟在成長,另一方面市場比較大,大家比較有雄心壯志,「如果沒有市場,每天練肌肉沒有用,台灣最大問題就是很多應用沒有市場規模。」
同時,梁賓先也呼籲政府應該用「開放」態度面對物聯網發展,並打趣地說:「Uber在中國是被滴滴打車消滅,在台灣則是被政府消滅。」分析物聯網發展會牽涉既有利益團體跟法規,但政府不會比民間厲害,台灣有豐沛教育水準、民間力量很強,應該讓他們嘗試新的創新,不該讓他們被綁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