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教育部次長黃碧端就在臉書上揭露這些路名的由來,她說這10條路名其實是由當時一位在高雄市政府民政局的小科員所命名的,她也讚賞取得很好。
黃碧端今天(18日)在臉書上提到這件往事,她說之前到高雄演講時有人提到這10條路名又文雅、又方便辨識,但卻鮮少有人知道是誰命名的?怎麼來的?這讓黃碧端覺得應該要把這段由來給寫出來,除了給當初的命名者應有的表彰,也使歷史不被湮沒。
黃碧端說高雄在日據時代,原來的街道用的是日人的「町」、「目」等名稱來訂定,民國34年台灣光復後,連謀先生當上首任高雄市長,開始著手改編命名。當時一名在市政府民政局叫「林金枝」的小科員,接獲長官交付想路名的任務,他左想右想最後苦思出來的結果,就是端出這10條有典故、有意義,又好記好辨識的路名,分別是「一心、二聖、三多、四維、五福、六合、七賢、八德、九如、十全」,而且提出來後也獲得長官的認可,一直沿用至今。
1980年黃碧端在高雄中山大學任教時,當年仍然是小伙子的林金枝已是近60歲的長者,當時他已擔任民政局長,也親口告訴黃碧端這段命名歷史。提到這段往事,林金枝露出欣慰神情,黃碧端聽了也真心稱讚他取得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