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指揮官陳時中最近越來越容易動怒了。
日前立委高虹安在質詢時重提放寬機組檢疫「3+11」的決策,陳時中突然動怒回說「3+11這件事我已經說我負責了」、「不要一直拿這東西污衊我們」。3+11決策被民眾認為是這一波疫情的源頭,指揮中心至今仍一口咬定沒有會議紀錄,陳時中似乎也認為,自己的政治能量跟形象,足以讓這些問題一筆勾消。
陳時中顯然高估了自己,「負責說」一出,就有網民寫下千字文,質疑社會為錯誤的決策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陳時中能為死去的人命、停業的店家、失業的民眾、身處危險的醫護負起什麼責任?該文不僅在網路上被大量分享、轉傳,也被非常多的媒體報導。
陳時中的「負責說」之所以引起民眾的不滿,就是因為完全看不到任何道歉、羞愧、懺悔的樣子,連最基本的真相都不肯給的人,又怎麼能奢望他會負責呢?
在一般民主國家中,政務官的負責,其實就是政治責任。不到兩個月前,前交通部長林佳龍為了太魯閣號49死、162傷的事故請辭負責,林佳龍下台前的謙卑姿態,和陳時中在國會的暴怒,有天壤之別。
「我已經說我負責了」,其實是完成式的語氣,表示自己已經負完責了,所以並不需要再有其他的表示或更進一步的動作。而陳時中之所以可以擺出如此高姿態的「負責」,自然是政府高層並沒有要他負責的打算。
民進黨政府之所以沒有要陳時中負責,或許認為陳時中去(2020)年累積的防疫光環仍未消耗殆盡,還可以看看有無翻盤的可能;或許找不到人可以接手這個爛攤子,所以只好讓陳時中繼續撐下去。但不論是基於哪一種考量,都不是聰明的政治盤算。
民主政治是責任政治,政務官不僅僅為自己的決策結果負責,其實也是為所屬政黨、所屬政府止血,避免民怨往上延燒。選民心中都有一副雪亮的算盤,在該負政治責任的時候沒有人承擔,最終自然會加計利息,要政黨跟政客連本帶利一次還給選民。
陳時中去年防疫縱有萬般功,但能力不足以處理今天的情況也是事實。去年的陳時中是防疫英雄,如今的陳時中是防疫破口,民眾看到他就難免會想起3+11引發的慘痛代價。
民進黨其實已經錯過撤換陳時中的最好時間,在「校正回歸」引發民怨時,外界曾經有指揮中心換人的建議,但總統府嚴詞否認有類似的規畫。如果那時提高指揮中心指揮官的層級,很多事情都可以隨著陳時中一起翻篇,陳時中也不必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從拒絕普篩、快篩、反對民間進口疫苗,到支持普篩、快篩、支持民間進口疫苗,搞得自己公信力盡失。
在今年5月之前的防疫上半場,邊境防守是最主要的防疫思維,陳時中在這個階段其實相當的稱職;但當防疫出現破口、疫情擴散之後,下半場的防疫思維就不可能是原本的「嘉玲」,而必須要思考如何與病毒共存、共處,這樣的情境必然會違背陳時中原本所有的原則,也不可能是陳時中擅長的。
最近疫情看似有趨緩的跡象,民間也出現希望如期解封、分區解封的聲音,這背後涉及了經濟、民生、疫情的平衡與取捨,遠超過衛福部的專業跟能力範圍。從政治的算計來講,是繼續三級警戒,導致店家倒閉、民眾失業流失的選票比較多?還是解封之後,疫情可能回升,流失的選票比較多?這樣的判斷,不可能是陳時中可以做的。
最近「逆時中」成了政治人物跟網路的新風潮,今天的陳時中早已成為民怨淵藪,言行動輒得咎,民進黨遲早必須真的讓陳時中「負責」,才可能稍微平息人民的怒火,讓防疫走到下一個階段。民進黨越早認清這個現實,不僅對政府、防疫好,也是對陳時中的一種解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