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3日 星期二

破萬挑戰》快篩陽性的人癱瘓急診室 單靠家用快篩確診不可行?

2022年5月3日 週二 上午9:41

文/彭子珊、蔡立勳 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台灣單日新增確診已經突破一萬人,但疫情高峰還沒到來。居家快篩陽性的我們,該怎麼辦?疫情高峰來臨前,我們怎麼避開中重症,不用擔心等不到病床,變成醫療人球的最糟情境?

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專家拋建議:打滿三劑,快篩陽免再PCR確診

「現在(我們)最痛苦的就是快篩陽性這群人,他們有種無路可去的感覺,」新光醫院急診主治醫師侯勝文觀察,雖然急診醫學會也發出公告提醒,輕症或無症狀的人,快篩陽性可以到社區篩檢站做PCR,但許多人還是寧可到醫院急診室排隊,因為可以直接拿藥,申請診斷證明書,大量人潮也給急診帶來壓力。

一位北市醫學中心急診部主治醫師直言,「就在急診等4、5個小時的也有,的確造成我們很大困擾,因為正常醫療業務還是在進行。」

疫情正在進入前所未有的局勢,「從醫界、決策者到民眾都要知道,不要再以確診者數字的判斷,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台灣大學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再三強調,因為打完三劑疫苗的人碰上Omicron,多數是感冒一般的輕症,不應該為了這麼多輕症去大量匡列,影響社會運作。

陳秀熙就主張,只要是打滿三劑疫苗的人,快篩陽性後,不用再做PCR確診。

但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記者會指出,目前快篩試劑的準確度在9成左右,表示100個人去做,會有10個人沒有確診,卻被當成確診者處理;還要加上接觸者的人數幾乎是確診者的3倍,單靠家用快篩確診,「目前不是很合算,」建議還是要等疫情降溫再來做。

這也是為什麼,居家快篩陽性的人,多半都出現在醫院急診室等待PCR,因為保險公司要看診斷證明書,加上社區採檢站無法開藥,跑一趟醫院急診就可以同時完成。

70萬人份口服藥,看得到吃不到

其實,對快篩陽性的人來說,急診室不只是PCR確診的第一關,更是避免惡化成重症的關鍵。我們能不能更簡化以口服抗病毒藥物,例如Paxlovid、Molnupiravir,或是注射的瑞德西韋的投藥過程,救回更多因不明原因快速轉為中重症的確診者?

事實上,疾管署4月19日更新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臨床處置指引,65歲以上、心血管疾病、懷孕等重症高風險群,即便是輕症也可服用Paxlovid、Molnupiravir,或是靜脈注射瑞德西韋3天,預防變為重症。

其中,最受矚目的輝瑞Paxlovid,因為臨床數據顯示能降低住院或死亡的效果超過8成,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在一週前聲明「強力推薦」使用。行政院長蘇貞昌在院會上強調供貨足夠,Paxlovid總計到貨35萬人份。

但4月22日,疾管署長周志浩卻指出,全台灣一週約上百位確診患者服用Paxlovid。若以當時記者會回推5天來看,新增確診人數超過1萬2000人,實際用到藥的卻不到1%。

台灣感染科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解釋,因為Paxlovid過去都是用在高風險族群,避免惡化成重症,整體人數不多,用藥也集中在醫學中心。但隨著確診者暴增,未來怎麼讓藥物更普及到一般診所與藥局,甚至讓居家照護者也能拿得到,就需要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討論及規範。

其實不只Paxlovid,本來用在治療重症的瑞德西韋,治療方式也在改變,轉向盡早投藥。北醫附醫感染科主任李垣樟解釋,現在只要是70歲以上、高燒不退、洗腎、懷孕等高風險因子,雖然是輕症確診,也會預防性投藥,在醫院靜脈注射施打3天,提早避免病情惡化。

加開專責病床,考驗照護品質

即便如此,重症死亡的案例,通常在確診人數大增的兩週內陸續出現。位在新北市疫情熱區的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就擔憂「未來兩週會出現重大改觀。」

他解釋,要加開專責病床不是最大難題,以全台灣的專責病房佔總床數的比例來說,新北市就要開到25%,比平均值5%到10%高出許多。只是病床開得愈多,相當於其他疾病住院的病床數縮減愈多,排擠醫療需求,也威脅到醫院維持營運的收入。

他更擔心的是,若疫情加速升溫,照護品質會難以為繼。邱冠明舉例,現行的居家照護制度,把醫院資源留給75歲以上、需要洗腎、懷孕36週以上和中重症確診者,以及1歲以下的發燒嬰兒。也就是說,最年長、年幼,無法自我照顧的族群都會進入醫院。

他感嘆地說,與病毒共存的意思,就是台灣隨時都有一定比例的人確診,應該現在開始思考醫療院所的區域整合,相互支援。因為不管確診者有骨折、洗腎等任何醫療需求,都得準備好專責病房、加護病房,一路開下去。「這個頭洗下去,可能到明年都不會乾了,」邱冠明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