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8日 星期四

台灣離岸風電國產化被歐盟告上WTO 綠能政策要轉彎了?

2024年8月8日 週四 上午9:26

台灣離岸風電國產化被歐盟告上WTO 綠能政策要轉彎了?

台灣離岸風電國產化被歐盟告上WTO 綠能政策要轉彎了?

文:劉光瑩 圖片來源:謝佩穎攝

繼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掀起核能存廢議題後,歐盟正式狀告台灣離岸風電的國產化政策,在蔡英文政府時期已被監察院糾正的風電政策會被調整嗎?

主要爭點在於,歐盟認為台灣在離岸風電第三階段的兩批風場招標,要求供應鏈國產化,違反了WTO的規範。

歐盟主張,台灣政府要求風場開發商承諾在風場中使用國內產品,歧視國外進口的產品與服務,違背台灣入會承諾。歐盟也指出,台灣的做法降低了再生能源建置速度、提高了風場成本,不只讓台灣的能源轉型更加困難且昂貴,更不利全球解決氣候危機的目標。

抗議3年、監察院也糾正的風電政策

會走到這一步,其實不讓人意外。3年前起,歐洲商會與歐洲經貿辦事處就已透過各種管道,數次向政府發難,抗議經濟部第一批風場,要開發商在25項關鍵發展項目中,至少六成在地採購;在第二階段,更要拉高到七成。

歐盟話說得最重的一次,是在2021年,由當時歐盟經貿辦事處處長高哲夫(Filip Grzegorzewski)辦理的研討會上,歐盟委員會能源政策戰略與協調主任博雷羅(Cristina Lobillo Borrero)表示,能理解台灣希望建立本土化離岸風電供應鏈,但仍應遵守WTO規則。

就連監察院2022年的報告,都認為經濟部提出的離岸風電供應鏈在地化「自始即不具可行性」。

有離岸風電業界顧問直指,以同樣規模的離岸風場來說,台灣建置成本可高達歐洲的2.5倍,主因就是嚴苛的國產化要求。這麼大的壓力,但從當年經濟部次長沈榮津開始,就一貫相信「再生能源目標」與「國產化目標」,一定要並駕齊驅,一寸不讓。

不動的國產化政策,風場開發停滯

當初來台說重話的博雷羅說,台灣政府要求的國產化,最終這些成本得由被消費者吸收。

講白地說,就是廠商得買昂貴的綠電。的確,被要求用國產化材料的第三階段風場,除了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的渢妙風場,據稱已有八成電力簽約賣出,其他風場都陷入停擺。

主要原因就是國產化要求加上通膨,以及政府出錢的躉購電價退場,每度電成本從過去的1度不到4元,變成現在報價1度超過6元,業者買不下去。

被告了之後,台灣要如何解套?

楊岳平強調,WTO爭端協商結果只會是面向未來,不會溯及既往,觀察點會是,經濟部對於未來的離岸風電政策會不會有所調整。

比較差的狀況是,如果各方歧見很大,導致諮商破局,WTO的爭端小組會做成裁斷,認定台灣確實違反WTO義務,台灣仍可以上訴,但是WTO目前的上訴機構呈現癱瘓狀態,此案就會無疾而終,歐商也許從此放棄台灣離岸風電市場。

但另一方面,歐盟會上告,表示還想溝通,凸顯歐盟相當在意台灣市場。如果台灣能透過非正式的外交管道持續溝通,在未來的離岸風電招商國產化要求有所讓步,釋出正面訊號,爭端就能和平落幕。

沒有留言: